当前位置: 首页 > 警务资讯 > 各地警务
 
“5.15”岳阳公安教您“识假防骗”护好“钱袋”
编稿时间: 2022-05-16 10:30 来源: 市公安局  
 

“5.15”岳阳公安教您“识假防骗”护好“钱袋”







5月15日是第十三个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今天,岳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会同市人民检察院、市税务局、岳阳楼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在花板桥步步高广场开展以“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为主题的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集中宣传日活动。



此次活动以全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为重点,“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为主题,重点围绕打击防范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以及假币、银行卡、侵权制假、证券等多发性、民生性突出经济犯罪开展工作,营造声势、引导舆论、教育群众、震慑犯罪、塑造形象。


活动现场,市局经侦支队设立了咨询、受理举报经济犯罪宣传台,以生动翔实的图文资料向群众全面展示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成果。市人民检察院、市税务局、岳阳楼区金融办等相关部门积极宣传常见多发经济犯罪的打防常识,同时针对非法高利贷、涉税犯罪、非法集资等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解说。教育广大群众远离经济犯罪,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假防骗护“小贴士”:

(来源于网络)

典型案例:“养老服务”非法集资骗局

一直以来,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套路一: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以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实施非法集资。

套路二: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实施非法集资。

套路三: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套路四: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过召开推介会、社区宣传等方式,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者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形式实施非法集资。

五大对策,帮您应对身边的诈骗犯罪

01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方式都以获取被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广大人民群众要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

应对方法

①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②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02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诈骗行为就不算犯罪。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的情况下,仍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为他人提供便利,涉嫌构成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应对方法

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

若发现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03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应对方法

① 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

② 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③ 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近期印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开立多个Ⅰ类户的,需进行清理;暂停涉案账户开户人名下所有账户的业务,经公安机关认定的用于开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涉案账户,要中止业务往来等。

上述规定从银行支付端设置防线,群众应积极配合银行执行相关规定,保障自身财产安全权益免受侵害。

04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是群众防骗避损的核心应对之策。特别是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群更加广泛,逐渐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已成为每一位群众的必修课。

应对方法

① 群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并提醒家人亲友提高警惕。

② 对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以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应认真研读并牢记。

另外,银行利用各渠道开展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系统性、针对性强,对资金安全保护大有裨益,群众应当予以关注。

05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群众要时刻保持警惕,养成良好支付习惯,把控住对外转账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口,仍可有效避免资金损失。

应对方法

① 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② 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③ 如确需向对方转账,应尽量选择次日到账方式并于事后再次核实,如有异常及时申请撤销。

④ 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

⑤ 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