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临近,每年围绕着高考各地都会发生一系列的虚假信息及诈骗,公安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仔细辨别各类诈骗手段,避免上当受骗。
骗局一:高考“枪手”
高考“枪手”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段。犯罪分子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交友软件添加考生或者家长为好友,谎称自己有全国强大的枪手团队,长期帮助考生代考,可以帮考生当“枪手”,并承诺一定可以考上名牌大学。
警方提醒
所谓的团队和成员都是高考诈骗的惯犯,央视也曾曝光过“枪手”的利益链,5万元即可上重点大学等等。但结局均是“枪手”收到钱后逃之夭夭。对于参加高考替考的“枪手”学生,一律按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骗局二: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警方提醒
考生查分要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不要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域名后缀大多为“edu.cn”,广大考生及家长要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
骗局三:领取“助考金”转账诈骗
诈骗分子伪装成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声称目前教育局对高考考生进行补助,考生可领取几千元的“补助金”。且诈骗分子能准确说出考生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让考生及家长深信不疑。其后,诈骗分子会让对方报上常用的银行卡号后,让受害人到银行ATM柜员机上取款,再“指导”受害人进行转账。
警方提醒
此类“高考补助”诈骗,是典型的通过电话操控、ATM转账实施诈骗的行为,考生和家长如果收到类似短信和电话,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和班主任联系,千万别透漏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防上当受骗。
骗局四:卖高考答案诈骗
(1)诈骗分子通过QQ、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出售高考答案的诈骗消息,对受害人称其可以在考试前获得高考答案,并及时发送给考生,一旦受害者上当,通过支付宝、微信等转账方式支付钱款后,诈骗分子便会将受害人拉黑。
(2)诈骗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标榜“准确率最高”“考完付全款”等诱惑信息并展示若干虚构的“用户好评”。而在用户与网站进行接洽后,网站常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付款,或是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发送病毒。
警方提醒
高考试卷是国家重要的保密文件,不可能会轻易泄露,考生和家长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考题答案,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购买考题答案本身也涉嫌违法,切勿尝试。
骗局五:谎称有“内部指标”或“特殊关系”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名额,称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到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是无法提档的。
骗局六: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警方提醒
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再不然,可以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
骗局七:混淆高等教育不同类型
诈骗分子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警方提醒
对于各种教育方式考生和家长要擦亮慧眼、提高警惕,首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院校真实身份,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可以实地去参观,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切勿一时轻信。
骗局八:艺术生只要交钱保证录取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
在录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录取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广大考生及家长要调整好心态,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九:冒充高校招生人员
警方提醒
整个录取工作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由计算机程序根据考生志愿和分数来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任何形式的高校招生录取都要经过省教育考试院的统一审核后,才能在教育部注册取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籍。院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和定向招生计划都是由教育部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教育部批准招生的学校和计划,国家不予认可。高校招收录取在教育部统一的录取网络系统上进行,教育部指定省级招生机构及各高等学校实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任何单位不得游离于正常工作体制之外招生,不得委托中介招生;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可能计划外扩招,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上万元的高额费用,所谓“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骗局十: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不法分子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在录取信息正式公布前,以可提前获取录取信息为名,骗取考生及家长钱财。
警方提醒
考生及家长应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者报考院校的官网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切勿听信提前获取信息的谣言,省教育考试院会进行网上公开征求志愿计划,不会私下打电话。
家长和考生要擦亮双眼,应将全部精力投入都高考复习中,千万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