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警务资讯 > 警营风采 > 走进警营
 
良心,是人性颜值的体现
编稿时间: 2018-04-08 08:38 来源: 市公安局  
 

良心,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也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

“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人之初,性本善。”科学家认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人心初始并无善恶,但由于在成长过程中视觉认知、身世阅历、爱憎情感、物欲熏陶、世态心理,让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质的改变,心机则成了人生航船利益驱动的潜在动能!人心的好坏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所以,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做事千万要行好,凭良心。鲁班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业熟技精,可以另起炉灶单干。一天晚上他不辞而别,在自家附近也开了一个木匠铺。开工后,他想到师傅每当一个人拉锯时就拿出一个事先做好了的木头人当下手,就凭自己的记忆也做了一个木头人。奇怪的是,无论他怎么摆弄,这个木头人就是不动,毫无反应。没办法,他只好厚着脸皮又去找鲁班师傅。师傅听他讲明来意后便问:“你量它的胳膊了吗?”徒弟答:“量了,”师傅又问:“你量它的腿了吗?”徒弟讲;“也量了,”师傅继续问:“你量它的心了吗?”徒弟双手一拍大腿惊讶地说道:“哎呀,我没有量(良)心!”师傅愀然说道:“这就对了,因为你没有量(良)心,所以它不会跟你动。可喜其中决窍和咒语我没有传授给你。”徒弟羞愧难当,羞赧恹恹的走了。这正好应证了民间流传的“教一手留一手,免得徒弟打师傅”那句俗语。“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啊,还是本份、厚道、诚实的好。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失去良心,就是失去了人的本真特征———诚信、尊严、人格!“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孟子.告子上》句)?”良心是尊严的载体,人失去尊严,就是心灵的漏洞。要弥补心灵漏洞需要良好的心态,求索的心智。人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人生之美在于心。美丽的心灵总是充满阳光与力量。心美它能储存正能量,能传递正能量;心灵的富有,是自我的反省与认识。一个人只有诚心实意地自省,及时清空心灵的沉渣,扔掉过去的包袱,心灵才会健康而自信,胸襟才会阳光而开阔,视野才会宽广而长远,脚步才能稳实而矫健,内心才能回归简单、安静。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类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我。心底无私天地宽。心态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界、事业和成就。

嗟乎,圣人尚有“吾日三省吾身”之风范,凡人岂能怠惰焉!故曰,夜寐静思,为人道义,问心有愧否?

文章作者:岳阳县局  任伏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