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这部不知道该不该称为记录片或者仅仅是美食直播的节目,没有华丽的特效也没有曲折的故事,就是一个繁忙工作之余提着公文包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填饱肚子的食物的剧,每一集都重复同样的剧情发展,可能吸引我的,就是这种不多说一句话的风格,和平处世的沉默吧。人们往往畏惧新的东西。在同样的剧情和同样的发展里,主人公守着他的固执,永远需要白饭,永远喝的是乌龙茶,这似乎是他的原则,但是在得到否定答案的情况,似乎他的用餐之旅也进行的很顺利,尝试过没有白饭和乌龙茶的日子里,熏秋刀鱼和刺身这格格不入的东西,吃起来似乎也还不错,用洋葱卷做成的面包,似乎也不比寻常的下酒菜差,在拿掉自己依赖的必需品之后,也许就是崭新生活的开始。
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看清自己,迷上这部剧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主人公的孤独,在千万人口的城市里,竟无一人可以与你对席而坐,同饮觥筹,在越来越便捷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最好的朋友都是手里的手机,而忽略了身边的人,有趣的是,剧里至今未见主人公用过手机,可能也是编剧对这破坏交际的东西的无声的反抗吧。他似乎是孤独的,每次都是一个人点餐一个人用餐,一个人吃完走出小店,结束一天,开始另一天。但是他又不是孤独的,每一次用餐老板似乎都是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在笑颜和精美的食物之中,让你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我很喜欢开头一句话,不受时间和社会的限制,幸福的填饱肚子的时候,在那短暂的时间里,他是随性而自由的,不被任何人打扰,毫无顾忌的吃东西,是一种孤傲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好的治愈。初看似乎是不着边际的胡诌,但细细品来,却是字字珠玑。不被任何人打扰,安静而开心的享受只属于自己的食物,是社会赋予我们最基本的权利。这看起来最简单的东西,世界上却有很多人在现在都未体会,不受影响的享受自己的食物。所以我大概明白了,那些明明是自己拥有却还心怀感激的人的心思了。没有什么是必须属于你的,而没有什么是你不会失去的,包括自己的生命,能从一口食物上升到生命的意义,这也许就是自己半夜仍无法入眠的原因,请原谅我插播广告式的自嘲。
生活,需要仪式感。
常常被父母和亲近的人抱怨,不能活得太随性,要有仪式感,很长一段时间我质疑过,也许是学生时代两点一线遗留的毛病,总觉得生活与生存没有太大的区别,能够忽略的大可不必深究,就像某些人的口头禅,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但是直到最近自己好像才明白,生活的仪式感,不是所谓的繁文缛节和铺张浪费,是一个人生活的态度,是现实的目标和意义,这点点滴滴的仪式感,让灵魂不在囿于几寸小屏幕的框内,荒废宝贵的时间,而让一个人能仔仔细细认清镜子里的自己,这点点滴滴的仪式感,体现在你整理的衣着,得体的言行,和开朗的笑声里,这点点滴滴的仪式感,会让你发现,胡茬是到该剃的时候了,指甲是到该绞的时候了,饿了是到该吃饭的时候了,是到一起聚聚的时候了。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容易消极的人。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尽我所能完成每一个任务,就像打印机,能打印时,任何人都觉得理所应当,但是当他卡纸了,也许人们就会觉得是不是机器不行了,居然一打印就卡,然而人们不知道,在他卡纸前,又打印了多少张无误的A4纸呢,连打印机自己也是不知道的。没有见过剧里主人公出错的时候,是懊恼的吃不下饭,还是用餐过后整装再发,我也不知道。
希望自己有孤傲的灵魂。慢慢的,自己好像喜欢上了独处,那是在结束了一整天工作的时候,坐进驾驶室,就褪掉了自己所有的标签,为人子,为下属,单纯的考虑自己的晚饭该吃什么,一如主人公走街串巷的寻找,只为找到味蕾的幸福,我也尝试着买下一个单人份的晚餐,停在家附近的小道前,伏在方向盘上独自享受说不上美味与难吃的晚餐,矫情的说,吃的是气氛,是情怀,是独处的自在和灵魂放飞的空灵。那是第一次,在用完晚餐之后,放平座位打开天窗,看白天到夜晚,看漫天稀疏的星,把自己当成无线的风筝,安静的放飞,和五郎一起,做了一回孤独的美食家。
湘阴县公安局政工室 谢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