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大家普遍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当然要求高了也没有,“四大件”(收音机、录音机、缝纫机、自行车)是当时大多数人的追求,也是衡量一个家庭状况好坏贫富的标准,一日三餐别提大鱼大肉,有时一两个月也开不了一次荤,那时的小孩们也大都放养,尤其在农村,一般都是以大带小,以大管小。家里父母象麻雀喂养孩子般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着。有点好吃的,都舍不得吃要留给孩子们,平时除了来客人开个荤什么的,一般都要盼到过节过年,才能改善一下生活,过节可能还不怎么重视,但过年是必须特别重视的,俗话说,叫花子还有个三十初一呢,过年啦,意味着有好吃好玩的要来啦。所以那个年代的孩子们都盼过年。
过年有很多的讲究,置年货、贴春联、除尘、祭灶王菩萨、守岁、穿新衣、不准说不吉利话,大年三十可以通宵不睡,放鞭炮,给压岁钱,吃年夜饭,吃拆骨肉,初一挨家挨户地给长辈们拜年,一到初二便去给外婆姨妈舅舅等亲朋好友去拜年,遇到巧时可赶上亲戚一大帮,长辈,同龄人,小辈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喝酒打牌,说天道地,好不热闹。一住就是四、五天,别时还依依不舍,大家一起约定来年相聚日期。这样,来年的约定又成为一种期盼。
没几天马上又要过年了,可不知为什么,却怎么也找不回小时过年的感觉来,要说现在要吃什么有什么,要穿什么有什么,要玩什么有什么,想去哪车子一启动一溜烟就去了。说到吃的,过去吃的东西怎是那么的香甜可口,可现在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吃什么也没什么味道,提不起兴趣来。说到穿的,过去一件廉价粗糙的新衣服爱不释手,而如今绸缎皮草珠光宝气,却选不出一件合适的衣服来。说到玩的,过去光说鞭炮就有十来种玩法,可现在玩什么都没心情。说到出行,过去拜年走亲戚有时一走就是半天并且还要肩挑手提的也不觉得累。当下,四通八达的交通,家家有小轿车,出门几步远都不想走路,只想宅在家里。
年年岁岁年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周而复始,年味无形之中引起了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回味。但年味时过境迀的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个中体会各有不同,可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回忆吧。
(汨罗市局 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