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对于生命的感悟颇多,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惆怅,有“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的幽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怎的梅花扑鼻香”的彻悟。对比古人的感悟,我更偏爱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后,鼓起勇气去体验人生的极苦。他虽有“拼命捶打”却毫无知觉的痛,有“四目相望”却不愿交流的苦,有“生死交织”却无法解答的追问,但就是这样,他在生活绝境中却淬炼出人生的硬度。
地坛的出现,似上帝苦心安排的一扇窗,给情绪一个出口,让灵魂得以安放。春夏秋冬的轮回,每个季节的特点透过窗口给予他每种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史铁生笔尖下的地坛,处处都有“我”的车撤和母亲的脚印,有风雨同舟,相伴到老的夫妇,有热爱歌唱追逐梦想的小伙子,有奋力奔跑超越命运安排的长者……
他们的生活并非一路坦荡,也难如愿到达向往的地方。
曾想笔下的人物是他捏造出的缩影,转念一思,这样的想法太过低俗,然而,低俗并不见得低俗,只怕是愿望太过天真。
生命必有酸甜苦辣咸,人生必经崎岖坎坷路。奋力向前的脚步却未停歇。
你不得不感慨,人类的境遇如此相通,却并不相同。
也许不曾有“生与死”的追问,却身处逆境,进退维谷时,从未放弃,寻求存在的意义,为家人,为自己,为梦想,即便知道答案,也不能说,也不能想,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是它们了。
也许不曾拥有地坛,即便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不舍不弃。在暮色初临时,扶轮问路。在天色渐阴时,举伞遮雨,它能容纳所有情绪。我们却拥有了一整片天空。它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给了我成熟的希望。因为这片天空,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无数追问的岁月,惶惶不可终日的光阴里,开始变得坚韧,走好脚下的路,一个踉跄过后,拍拍灰尘,像个孩子,羞涩笑着,依旧迈步向前。生活亦然,我们不是坚不可摧的“钢铁人物”,因身系重任,便成了“英雄”。
你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初入公安,心里好些新奇甚至等不及明天,闹着要把警服穿上。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质疑、任劳任怨的完成使命。还可以想象一对恋人即便时间不早了可一刻也不曾离开,一刻也不曾离开,即便时间不早了。
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一来一入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难舍的恋人。
君山分局:杨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