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警务资讯 > 警营风采 > 走进警营
 
父亲的家风之道
编稿时间: 2017-07-03 08:29 来源: 市公安局  
 

三字经里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风是塑造人们一生的基础,它形成每一种独特的家庭氛围,使每一个生活在这家庭里的人都被打上了牢牢的印记,不同的家风塑造着不同的人格,好坏直接影响了后代在社会上的发展,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属于家庭的美好回忆,都是家风的载体。而我们家中的家风塑造者就是我的父亲。

小时候的我很怕父亲,每当脑海中浮现出父亲的样子,随之而来的便是他每一句严厉的话语。他从不跟我们亲热嬉闹,笔挺的身子一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便对我们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每天只要一听见父亲的脚步声,我便就马上敛起笑容,收拾东西回房间学习。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镇上粮站的经理,父亲的单位虽然只是事业单位,可是父亲手里还是有不少实权,粮站大到大额粮食采购,小到下属粮店经营都是父亲管的,我印象中那时候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的,都是找父亲办事的。可是每次只要父亲一听说办事,门都不让人进,家里更没有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得到过一丝便利。家中亲戚经营粮油店,希望从父亲那里拿到低廉的货源,并承诺给父亲好处,父亲断然拒绝了。不论在家人还是在外人面前父亲都是显得那么不近人情。

小时候我很羡慕父亲的工作,在那个车都很少的年代,父亲竟然有专门的司机。可是他很少坐车,除非有公务需要,不然他都是骑着他的摩托车。我常常缠着父亲找各种理由让他出去办公的时候能带我坐坐车,然而每次都会被他看穿,然后遭到拒绝。久而久之,我便去母亲那里控告父亲小气,连我的一个小愿望都不实现。母亲被我磨得没有办法,就找了个时间央求父亲说带我坐一次,本以为是一件小事的母亲立刻受到了训斥。“那是公家的车,你以为我不想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公家的车怎么能随便坐?”父亲气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母亲吓得没敢说什么,安慰了我几句说以后不要缠着父亲了,这件事就散在了云烟里。只是这件事却在我的心里印下了很深的烙印。

父亲从来不允许我们占公家的便宜。他说:“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动,看都不能看,你看了就想拿,拿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父亲不但这样要求我们,他自己也一直以身作则。上世纪90年代,过他手的钱经常是数以万计,可是父亲一直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所以直到现在,父亲下岗已经很多年了,可是依然经常有他以前的老同事、下属来我家走动。他们说不为别的,就是单纯敬重我父亲的为人。

21世纪初,全国粮食企业股份制改革,父母双双下岗了,父亲开始白手起家自己创业,母亲很担心父亲能否适应身份的转变,可是母亲多虑了,父亲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丝毫不介意自己之前的身份,也可能是他从未把自己看得过重。他从最底层开始摸爬滚打,那个时候我被寄放在亲戚家,有一次一个月没见他,后来再见他竟瘦了20几斤,可是他却从来没在家人面前抱怨过一句。他一直都是个坚强隐忍的男人,话从不多说,可是却一直在用行动在指引着我。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穿上了正挺的警服,在我即将离家出去工作的时候,父亲一再叮嘱我“女儿啊,你要记得从今以后你就是人民的孩子,公家的东西不要碰不要拿,可不能贪小便宜啊。”父亲一改往常的严厉,帮我整了整我的领口,说:“女儿,你是爸爸一辈子的骄傲。”这句话仿佛在我心上开了一道口子,流出来的不是鲜血,而是感动。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每天的工作十分的繁琐细碎,当我面对焦急的民众和各种棘手的案件的时候,我的内心也会时常烦闷,处理复杂的内勤工作的时候也会心有愤懑。“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些工作呢?就不能稍微偷一下懒吗?”我问我自己。然而一想到父亲的话语和他的眼神,这些想法就会烟消云散。在基层的工作不好做,偶尔也会受到各种诱惑的驱使,但一想到父亲那伟岸的身躯,自然而然的就会拒绝接受那些烫手的山芋。我不想看到父亲失望的眼神。

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父亲的清高正直与坚贞不移,潜移默化间贯穿着我的成长;家风如秋风扫叶,拂面无情,他的公私分明不偏不倚,在我骄躁不安时催人警醒。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样子便是他在家中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和风气所凝聚出来的模样,而我也深深的感谢我的父亲营造出来的家风,也正是这股清廉之风,指引了我未来的从警之路。

汨罗市局白水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