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云溪公安分局“书香警营”读书活动,我特意精心选择了《红岩》这本书。当我再次捧起这本书,页页翻阅、细细品读时,书中革命先烈的顽强精神与不屈气节仍会让我不禁感动泪目,同时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信念的巨大力量。
《红岩》故事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的重庆,记述了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盘踞在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中国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许许多多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对敌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胜利曙光。
在这些众多的革命英雄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动、最佩服的莫过于江姐。读小学时就看过由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于蓝饰演的江姐深入人心;歌剧《江姐》中一曲《红梅赞》经典传唱,也是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曲。读《红岩》,也是读“江姐”!
江姐被捕后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对敌斗争中,她是那样坚强机智、宁死不屈。当凶残的敌人准备用竹签钉进她的指甲时,她坚定地说道:“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江姐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然后毅然走向刑场。她为新世界诞生而慷慨献身的誓言,永远铭刻在我们后代人的心上:“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所有这一切,多么让人崇敬、感叹!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无数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和英雄志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着赤胆的忠诚、钢铁的意识、至死不渝的信念,而这种信念,便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共产党带我们走向了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即使是当今和平年代,我们党也从不曾忘却过去的耻辱与艰辛,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注重自我完善,时刻站在广大人民的一边,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之梦。
我们现在远离战争,安享着和平。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早已渐渐淡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悲伤,也无法体会到那些革命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以及他们牺牲背后所隐藏的深深的爱国热情。但我们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不,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红岩》让我深感身上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种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努力奋斗的责任;一种时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红岩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永不褪色,引领着我们时刻紧依党的怀抱,成为我们精神成长的路标。红岩精神如同一颗不灭的火星,点燃一个时代的奋斗精神,点燃无数有志之士的拼搏斗志。它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恩赐;它让我们常怀感恩之情,回首以往,心绪激昂;它让我们常怀奋进之情,环顾现实,奋发向上;它让我们常怀危机之情,提醒我们时刻牢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红岩精神,永垂不朽!
我要衷心的感谢《红岩》,不仅是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更由于它使我深入的体会到什么是光辉的历程,什么是血染的风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信念。它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更崭新的理解与认识,让我对公安事业有了更多的坚定和热爱。 我将在红岩精神的引领下,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内记于心,外践于行,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云溪分局汪家岭所中队长:唐娟